滑球、指叉、變速。

在談辨認之前,先稍微多談一些變化球的功能性,基本上投手的變化球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之前談過的breaking ball(曲折)系列,一是逆向墜落(逆墜)系列,前者包含了切球、滑球、滑曲球、曲球、慢曲球,後者包括了快速指叉球、指叉球、變速球,其中切球如果投得速度較快也可以被認為是速球類,但是一個投手是可以調整讓自己的breaking ball落在光譜上的不同位置,所以如果我們將切球歸為速球系,但當投手將速度稍微放慢加大movement,他的功能就又進入變化球而不能視為速球了,不過這種歸類只是一種為了介紹上的方便,我們應該要做的是依照投手實際投出來的每一球和其功能性與對打者造成的效果來判讀投打對決的過程,而不是捨本逐末為了把球做好分類強把一些東西套上去。Anyway,曲折系的球因為在速度和movement上有很大的變化空間,所以在功能性上會有不小差別,也因此同時丟滑球和曲球的人很多,但逆向墜落系列的這幾種球,在基本的功能性上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也少有人同時丟其中的兩種以上。

所有的變化球都有同樣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影響打者的timing,而不同變化球則根據其速度和軌跡的差異還會有不同的次功能性。曲折系的球由於是往同邊打者(右投對右打, etc)的外側變化,所以主要的功能性就是丟在同邊打者的外低位置,讓即使破壞timing的效果較低的時候也有較高的機會製造揮空或軟弱的contact。如果銳利度不錯的話,則可以在面對反邊打者的時候丟在內角低的位置抓揮空,不過失敗時代價也較高。而當速度夠快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攻擊反邊打者的內角大腿到胸部高度製造界外或軟弱飛球,也就是切球的主要功用。而夠銳利側向移動較大的則可以用來丟在同邊打者的內角來凍結打者和保護速球,或者丟在反邊打者的外角,也就是所謂的走後門。縱向墜落夠大的話就可以用來丟在偏低的位置製造軟弱的contact。

至於逆墜系的變化球,自然與曲折系相反,主要的功能是丟在反邊打者的外角低。不過由於這類球在辨認上的難度較高,也沒有強烈的側向變化所以丟到比較靠本壘板中間或者內角的機會也比曲折系高。不過雖然逆墜系變化球通常側向變化不大所以較偏中性,但因為大多數投手都擁有曲折系的變化球,所以如果不是該投手的逆墜系變化球威力特別突出的話,一般狀況下投手面對同邊打者時使用逆墜系的比例通常相當低,通常只是拿出來秀一下或者是被逼得要丟的情況下才會出來。不過相反地,因為中性的特性,逆墜系球路威力夠的話,投手可以不需要擁有恐怖的剛猛速球就可以成為2-pitch或準2-pitch pitcher。

回到原本的主題來,在電視上辨認側向變化小的滑球和逆墜系球路的確是比較困難的,在很多年前那篇談球路辨認的文章裡,我也有提出容易混淆的一些可能性,其中第二點就提到了滑球和變速球,而變速和指叉本是一家,我只是沒有多列出來而已。至於要如何判斷側向變化小的滑球和逆墜系變化球,簡單地講是沒有一個準則的,而且這兩種球路的球速分佈非常接近,所以除非該投手這兩種球路的球速有顯著差別,否則看球速常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因此還是老話一句,每個人丟出來的每個球都可能是不同的,當然也就不存在什麼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瞭解該投手然後多觀察。不過一定要說的話,曲折系和逆墜系變化球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在於,曲折系球路是採一個圓弧路勁前進的,而逆墜系球路則是折線路勁,也就是類似「(」和「<」的差別,另外一個幫助判斷的方式是看打者的揮擊路線,打者被曲折系球路欺騙或引誘到的時候,有比較高的機會會朝向球進捕手手套的位置揮擊,而如果是逆墜系球路則朝向球開始進壘和進手套的中間位置揮擊的機會會較高,同時逆墜系球路有比較高的機會讓打者有比較大的timing誤差,由於在上一篇comment中Stephen問的時候提到了Smoltz,我們就先來看看Smoltz:




畫質不好可能不容易看清楚,不過還是略微可以看得出Smoltz的滑球(第二球)相較於指叉的折線下墜比較有一個原滑的弧度,如果還是很難分辨的話另外有一個額外方法可以幫你猜測(不是判斷),如果是三振掉右打者的球,那幾乎都是滑球,左打的話指叉的機會高一點,但仍比較可能是滑球,滑球一直是Smoltz最仰賴的武器,也是他拿來抓K的主要變化球,。除了Smoltz之外,還有一些人也是指叉和滑球都丟的,上個世代的伸卡王Kevin Brown就是一個例子:






上面是Brown的指叉,下面是他的滑球,然後Stephen也有提到在嘗試分辨球路的時候因為與主播看法不同而沒有信心,我的建議是不要理會主播說什麼,當然這是建立你已經有一定程度以上分辨球路能力的基礎上,簡單一句話,沒有幾個主播真的很會看球路的,或許有但是我不知道是誰,有時候的確有主播在比賽中說的球路還滿準的,但因為我沒有去記哪些場次主播看得比較準,所以不知道只是那一場剛好比較好判斷還是他本身就是比較會看,但是講錯甚至錯得離譜的例子則是多不勝數,上面這個Brown的滑球也是一例。

另外再看另一個例子Jason Schmidt,不過他丟的是變速不是指叉,下面是他的變速和滑球:




另外有些人的指叉球落差比較大或者丟得是大叉(forkball),有時候甚至可能會跟曲球有混淆的可能性,不過相似的程度不至於到指叉或變速跟滑球那樣難以分辨,加上如果是小叉的話看球速就可以輕易區分,所以不會造成區分上太大的困難:




上面Moose的這顆指叉球這位球評後來看重播時也是又一次地講錯球路,當然這位球評的名聲也不小了,從頻道和聲音應該很多人可以知道這是哪兩位。總之球路這東西沒有一定的準則,有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區分的界線,球路只是投手用來解決打者的工具之一,球賽的重點和關鍵是在投手如何解決打者,而不是投手會投哪些球,當然有些差很多的球路還是不能混淆的。而要學會辨認球路,還是那一句話,多讀多看多聽,否則可能打了一輩子球還進了名人堂又播了好多年球也是一樣不太會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