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聊聊THT上最近關於曲球和偏高速球的這一篇文章

 

這一篇文章以Lilly為對象,用了一些pfx資料和一些visual aid講了一些在丟偏高速球之後丟曲球怎樣怎樣,well,當然如果能透過一些數字來幫助我們瞭解一些原本只是概念的東西是很好,不過跟之前談過的同樣的,we're not there yet. 這一篇文章依舊只是娛樂和探索性質高過實質意義。

早在五六年前我的略談配球這篇文章裡,舉過一些最基本常見的配球組合例子,當中我舉的第一個例子就是:「右(左)投對右(左)打,先投一個外側的大曲球好球後再投一個偏高速球。」Kalk在文章裡所談的,其實就是跟我在後來的另一篇文裡舉例時提到過的:「當打者可能在期待某個球時,你就投出行進路線前段與打者預期相同的球」是相同概念。基本上這是配球中很基本常用的一個手法,Kalk解釋了不少還加上了圖片和動畫說明,不過簡單來說的話,一個跟在偏高速球後的曲球的額外效果,就是來自於兩顆球前段路線的接近而導致打者判斷成前一顆球球種的機會增加,而曲球是唯一下墜幅度特別大的球路,所以他的應用位置和方式與其他變化球不同而有了這個跟高速球搭配的效果。

但是這種用pfx資料和大樣本去看一些配球問題會產生一些必然的問題而導致結果一定程度的無意義性,如同我在那兩篇配球文和其他一些地方提到過的,配球有太多可能的考慮和影響因子,常常是case by case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恆常通行的概念,Kalk看了所有跟在高速球後面的曲球的結果,但是一個跟在高速球後面的曲球未必是以這種概念下而配出來的,有可能是從打者對前一個高速球的反應看出打者有timing cheating的傾向所以改用offspeed而曲球剛好是該投手最好的offspeed offering而已,也可能是打者是個很好的速球打者而前一個速球沒丟準丟高導致球數落後,為了把球數搶回來又不想在球數落後時把速球丟進好球帶所以丟曲球而已,而這只是隨便舉兩個可能的狀況,其他還有很多的可能性。

另一個這個分析忽略掉的一大問題是投手速球的特性,一個速球比較有rise特性,原本就比較適合利用好球帶上部的投手(Zito, for example),跟一個丟2-seamer帶少許sinking action的投手,在使用上的pattern和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這兩球的位置、威力、對打者的影響、打者特性、前面對決內容和結果、跑者、比數、clutch index、運氣等等等等都是對打者對後一球應對結果的可能變數,當我們對其他可能有相當影響的變數完全都沒有控制的狀況下,得出來的結果自然因為noise過大而缺乏對回答原本問題的validity。

除此之外,除了打者預期速球的機率高過曲球之外,我不知道Kalk為什麼單只把焦點放在高速球之後的曲球,但實際上反過來的運用也是常見而且更generally safe的手法,因為高速球後的曲球如果丟進好球帶在失敗的狀況下會遭到狙擊,但曲球後的高速球只要丟到位置即使失敗也只是一個壞球,此外曲球打者即使一開始被fool還是有可能靠著他的能力去破壞掉,而速球給予打者更少的反應時間如果一開始他被fool了,破壞掉或者硬是煞住已經是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而這也是投手常常在取得球數一定程度領先(0-2, 1-2)時常使用的手法。不過同樣的,由於上述的原因,即使Kalk用同樣的方法去看了,結果仍然會包含太多的noise。

Anyway, 這類文章仍然是對後續研究不錯的開頭,只是一般ordinary fans通常不會探究研究的過程和內容,很容易直接把結果當成準則,就比較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解,這是比較需要避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