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ro的一個觸擊引起了不少注目,由於剛好是在record chasing的關鍵時期,甚至有認為他為了破紀錄而不顧團隊的聲音出現。如果你也這麼覺得,可能你還不夠瞭解Ichiro。

由於當時是兩出局二壘有人的情況下,在一般的觀念裡,Ichiro身為隊上打擊率最高的一名打者,他的任務應該是擊出安打這名跑者送回本壘,這時候他選擇觸擊,即使成功跑者仍然無法回到本壘得分,等於是把這個工作讓給了下一位打者來完成。以團隊的觀點來說,這樣的一個動作是減低了拿下這一分的機會,因為不論後面的打者是誰,擊出安打的機會都不比Ichiro高,而兩出局後必須要靠安打才能得分,所以以一般的觀念是這時的Ichiro應該當仁不讓把握機會送回跑者,而觸擊上壘讓下一位打者來打回跑者整體上來說反而是降低了得分的機會。再配合上時間點的敏感性,導致這個觸擊看起來變成是不顧團隊利益去追逐個人紀錄的行為。

當然,以團隊的觀點來說,這樣的說法(Ichiro應試圖擊出安打送回跑者而不應讓下一位打者來完成)是有其道理的。但是如果真的要理解Ichiro的這個觸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Ichiro's style
我在之前的post談到過,Ichiro之所以會是Ichiro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他的智慧,他懂得如何配合對手去調整自己,上場打擊時也是一樣,他可以透過觀察和感覺來尋找自己應對的方法,比如守備陣式哪裡的漏洞比較大他可能就會試圖加以利用,以提高自己的成功機會。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採用最有效的方法達到目的,而不會勉強自己去做一些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所以今天Ichiro採用觸擊,是因為他衡量了場上的狀況後判斷這是他很有把握會成功的作法,成功率高到比去拼把蝴蝶球打成安打(這真的是要靠點運氣的事情)更穩當更值得採用所以才會決定採用觸擊。也就是說Ichiro採用觸擊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追逐紀錄,而是他認為這在當時是最好的策略了。而他一向的風格就是採用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去打出安打,當他看到對方有漏洞就會加以利用和攻擊,這就是Ichiro打球的方法,也才造就了現在這樣的Ichiro,所以這個觸擊不過是Ichiro風格的自然展現而已。

二、Was that bunt really hurting the team that much?
當我們在套用任何觀念時都必須要考慮一下當時的時空背景,不能一概而論。雖然後續打者的打擊率當然比Ichiro低很多,但是因為Ichiro的安打之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內野安打,而內野安打一樣是沒辦法將跑者送回本壘的,所以其實Ichiro跟後續跑者將跑者打回本壘的機率差異並沒有單純帳面上數據顯示出來的那樣巨大。而且當時只是比賽前段,那一分的意義並不是如此的巨大,如果Ichiro的觸擊成功,後續打者又有發揮的話也可能可以帶給球隊更多的分數,因此此時Ichiro的觸擊究竟對球隊有益或有害還很難說,不過透過數字我們可以來做點概略的估計。

以2003年的資料來看,兩出局一三壘有人的得分期望值是0.5223,而兩出局一壘有人則為0.2349。假設當時Ichiro認為這時他的觸擊成功率有80%,擊出能送回跑者的外野安打的機率為0.33,則當時採用觸擊的球隊得分期望值為0.8*0.5223=0.418,採用強攻則約為0.33*(1+0.2349)=0.408(未考慮長打故會低估一些,不過因為是Ichiro,所以不會差太多XD),因此其實如果當時觸擊安打的成功率真的夠高的話採用觸擊是並沒有嚴重傷害到球隊的,所以這個觸擊究竟對球隊是好是壞,在於Ichiro對自己觸擊的成功率和擊出安打的成功率的估計是否準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