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WBC的報導,其中提到了張泰山對中華隊的看法,他認為中華隊在技術和實力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唯一欠缺的是心理建設。這樣的說法不只在這次經典賽中,過往每一次的國際大賽,幾乎都可以從不同的球員和教練口中聽到類似的說法,照這樣的邏輯推論起來,似乎中華隊是一支實力堅強但心理脆弱的球隊,空有一身本領但卻因為脆弱的心理建設導致臨場總是無法發揮出來。

對一個棒球選手來說,自信的確是很重要的一樣元素。在棒球場上,沒有足夠的自信,你將會被激烈的競爭給淹沒。如果你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你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你應有的實力。自信能夠讓你不懼怕一時的失敗,帶你走出低潮。自信可以讓你達到高峰,並且維持在高峰。在大聯盟這樣頂尖的競爭環境裡,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是沒有辦法長期有良好的表現的。Bob Feller說過:「你必須相信你做得到,儘管你充滿天賦,但是如果在你心裡面對自己獲勝的能力有任何的疑問,那麼你將會失敗。」

儘管信心是這樣重要,但如果把中華隊面對高階對手時或者前些日子興農對羅德的慘敗歸咎於信心的不足,那我們跟把頭埋在沙裡的鴕鳥又有什麼分別?很簡單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中華隊會缺乏自信心呢?Mike Schmidt說:「有些人天生就有自信,有些人學會自信,而有些人必須透過經驗培養而得。」而Schmidt說他自己是最後一種。不止Schmidt,大多數的人都跟他一樣是透過經驗慢慢培養出自信的,很少人是生來就對自己的能力有著過人的信心的。而要建立自信的方法,除了一些外在的助力,例如教練、親友等他人的支持之外,通常自信心的來源是透過過去的成功而得,透過實際的表現證明自己的能力,瞭解自己的能力,逐步地建立對自己的信心。而每個人也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自信,也有的人是像Mark Mulder這樣自然而然地對自己充滿信心。但無論哪一種人,信心的建立都是以能力為基礎,自信可以超過自己的能力,甚至透過自信將自己的能力向上提升。但是當自信超過能力太多時,就變成愚蠢的自以為是了。而當中華隊面對日本隊和更高水準的對手時,要去哪裡找過去的成功來作為相信自己能夠再度成功的自信來源,尤其是這一支少了陳金鋒、曹錦輝、和王建民的中華隊。

當面對到實力比自己高出不只一截的對手時,除非用催眠,不然選手們心理怎麼可能真的認為自己只要發揮正常就可以擊敗對手,就像我們自己組一支球隊去跟甲組成棒隊比,你再怎麼做心理建設,也不可能認為你能夠比他們厲害,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敗他們。就算你真的透過某種方法讓自己相信你可以打倒他們,但是一旦上了球場,看到一顆顆又快又強的快速球和既犀利又刁鑽的變化球射進好球帶的角落,或者自認為投的相當好的幾顆球被狠狠地敲到外野後,相信原本必勝的把握也剩不到幾成了。靠著鬥志、熱血、燃燒小宇宙和永不放棄然後發揮出數倍的實力擊倒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是日本漫畫裡的情節,在真實的球場上,面對強大的對手,球員們應該有的心理建設是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現出最好的實力,拿到最好的成績,但這同時也是一個職業的球員隨時應該保有的心態,沒有必勝的把握和自信不代表就覺得自己輸定了,所以這些教練球員們口中所謂的沒有做好心裡建設,如果是指沒有辦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獲勝的話,那還是靠催眠術比較有可能做到,而如果是指後者,那他們根本不應該是職業選手。因此雖然心理建設很重要,但如果總是把球場上的失敗歸咎到心理層面而不從根本的技術著手的話,那我想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同樣的說法:「中華隊輸在心理層面。」一再地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