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一篇關於打點的文章中,無尾熊在回應中提到:
「有網友曾經提及的問題,所謂關鍵時刻的打點能力。即在於球隊處於平手或落後情況下,而該打席機會 追平分或超前分在壘上 打者能夠打回分數的能力。爭論人物是陳連宏,因為陳的打擊率和得點圈打擊率差不多,但有網友批評雪中送炭少,錦上添花多。意思是說 球隊領先時才打了一堆打點,但球隊落後需要的超前或追平分在壘上,陳連宏卻打不回來了。想請問是否有數據可以顯示這種關鍵時刻的打點能力??」

這個問題牽涉到分析clutch hitting時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關鍵打擊能力存在的前提假設是:有部分的選手在關鍵的時刻由於某種因素使得他能夠比其他人更能(或更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光在這一句話中至少就有四個需要釐清的問題:
1.這個「部分的選手」究竟是全部、大部分、還是少部分?
2.究竟要多關鍵才算是真正的「關鍵」時刻?
3.導致選手具有(或缺乏)關鍵打擊能力的因素是選手的打擊特性、心理因素、或其他?
4.這些選手在關鍵時刻更能(或更不能)發揮出多少實力?是平常的120%?110%?105%?還是101%?

無尾熊所提到的當然就是第二點,也就是所謂「關鍵時刻」的定義,如果定義得太過寬鬆,那麼很可能其實我們所分析的資料中很大一部份的樣本數對球員來說其實並不「關鍵」,我們分析的結果也就不能代表球員是否具有關鍵打擊能力。而定義得太嚴則導致樣本數太小,分析的結果可能同樣不具有代表性。

目前在數據分析中我們定義的「關鍵」大概有這幾種:
1.Runners On
2.Runners In Scoring Position
3.Close & Late
對於前面兩點的分析結果目前一般的結論是打者並不具有關鍵能力,或者在我們肯定我們的分析方法有足夠的力量偵測得到所謂關鍵打擊能力之前,我們必須要小心不要低估了我們眼前的濃霧,所以或許我們只能說「我們還找不到有所謂關鍵打擊能力」的存在。而第三點是比較接近無尾熊所提到的「球隊落後需要的超前或追平分在壘上」的這種狀況,但是這樣的分析結果雖然跟前兩點可能是差不多的,但由於可供分析的樣本數更少,因此更是不能保證分析的準確性。而如果把定義再縮小到「球隊落後需要的超前或追平分在壘上」的話,樣本數就更是少之又少,少到根本無法進行有意義的分析。因此在關於clutch hitting的部分我們目前一般的結論是關鍵打擊能力可能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其影響可能也並不大。至於未來是否會有不同的結論出現,就有待更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了。

而如果真的要去討論這個問題的話,我想去看球員的close & late的打擊成績是一個比較接近的辦法,不過樣本數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