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川兄的blog看到關於Pitching Runs Created的討論,here's some of my thoughts:

PRC唯一的實質功用和意義是建立在一個concept上:a run saved is not equivalent to a run scored,因此,要將投手和打者對球隊的價值做比較,必須先要對兩者對球隊所貢獻的runs加以transform。Morikawa兄在文中提到:

「那麼,我們究竟有無必要將投手的 runs allowed 給 translate 成打者的 runs created?這是我看完 Gassko 的發表後首先懷疑的問題。他最初的例子也提到投手的 4 runs above average 等於打者的 9.4 runs above average、「漲價」了 235%,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平台,拿來相提並論實在有點奇怪。」

我倒是不認為這一點有太大的問題,既然PRC的目的是要將投手和打者對球隊的價值做比較,自然如同win shares一樣要回歸到球賽最基本的一件事:win。以投手的RA搭配average offense的W%,轉換成在average defense下,要維持同樣的W%時,offense所需要提升的RS,這個概念在直觀上我不認為有太大的問題,自然Pythagorean method的適合度可以被討論,但我想在一般投手和打者的range裡,畢氏方法已經是good enough的了,即使在RA特別低的部分投手身上會有些偏差,但我不知道問題有多大,是否大到不能接受的地步?也就是說以畢氏方法來做轉換的概念,though maybe there're some problems, I won't argue with it right now。

另外Morikawa兄文中提到的situational的問題,對於Morikawa兄的質疑,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應該是對畢氏方法而起,而walaykao兄在comment中也提到了:

「所謂的 critical run 這種跟情境相關的數據 (like WPA) 和 Pythagorean formula 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正如walaykao兄所說的,PRC只是將一個投手跟打者的整體performance來做比較,是不需要去考慮到這種個別情形的。另外我們是否需要去考慮一些投手本身的situational performance呢?在PRC的計算中,部分的situational performance(clutch pitching)已經顯示在RA這個數字中了,真正對結果有影響的situational performance則應該在於投手是否如Blyleven常被批評的那樣:不能matching the effort(打者打兩分我丟三分,打者打六分我丟七分...),但要考慮這種情形只能以像SNWL那樣game-by-game base的方式來考量,在看整體成績時我們勢必不可能去做這類的調整。

不過雖然我同意PRC這個pitcher-to-batter的轉換概念,但是對我來說PRC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在PRC的approach中對投手的成績做了兩個adjust:(1)BABIP。(2)K/9。

(1)BABIP
Gassko將投手的BABIP做校正,將投手因為BABIP而多(或少)丟掉的分數以80/20的比例對野手/投手做切割,但Gassko沒有說明他如何計算因為BABIP而多(少)丟的分數量
,假如他用的是DIPS的平頭式代換,那是不適當的作法,此外他也沒有說明他所謂的依照BIP的數量對80/20比例做調整的方法,但不論如何,這個方法對我來說除了細節不明外,我也不喜歡這樣的作法。一部份原因是如同Gassko後來放棄這部分校正時所說的「PRC是個value method」,所以這樣的校正我認為是錯誤的,但我也不完全同意他的下一句話「或許BABIP根本不應該被考慮」。

即使不考慮投手跟打者的關係,單看投手彼此之間的價值比較,我們目前為止尚未能夠處理的部分就是投手和防守之間的關係,兩個一樣的投手可能會因為背後守備優劣的因素而有成績上的差異,不過我認為我們盡量去做處理還是會比完全不處理來得好一些,maybe not much better, but better。但既然要去處理,就要處理得好,否則可能就會比完全不處理更糟。而在這裡,我們需要牢記著「PRC is a value method」這個原則,不要做超出我們應該做的動作,我認為在PRC裡我們仍然應該考慮BABIP,但不是以平頭代入或者DIP3.0這種概念來處理,因為這會低估或高估部分特別的投手和好運的投手,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作法是先將每支球隊的BABIP(IOW, DER)做park-adjust,然後將每個投手的BABIP根據球隊的BABIP和聯盟的BABIP做相對應的調整,也就是說假設聯盟平均BABIP是0.28,那麼一個在park-adjusted BABIP為0.3的球隊裡BABIP為0.33的投手的BABIP應該調整為0.308,然後再來看在這個BABIP下他應該會丟多少分,當然這時候我們可以再用BIP的數量來做類似80/20(60/40, 40/60, or whatever)這樣的切割,不過這會不會讓結果更好我就不敢肯定了。

(2)K/9
如果我們做了上面對BABIP的調整,那麼這個K/9的調整對我來說就顯得有點多餘了,雖然我能夠理解Gassko之所以要做這個調整的原因:三振越少的投手會從優異的守備中得利更多(或反過來說在差勁的守備中受傷更多)。但我認為比較好的作法是把這個K/9的校正放在前一段最尾巴那個80/20校正的部分來決定是80/20、60/40、還是40/60,但這個問題就跟win shares當中的52/48比例以及投手/野手的win shares split這些問題有點類似,we just don't know how to do it right,也讓win shares雖然說是考慮最完整的一個value method,仍然不太能夠讓我們用來比較投手和打者,或者說,可以用來比較投手和打者,但比較的結果有受到質疑的空間。

另外一個我有所質疑的部分是在分數總量的轉換部分,PRC的基本概念是當我們要去比較Pitcher A+average offense和Hitter B+average defense時,A還是B會讓球隊有更高的勝率,但是由於我們要考慮的是貢獻總量,所以必須要加入playing time的考量,而投手和打者在playing time的單位上卻是有差別的,Gassko是用轉換過後的R/G乘以投手的G(IP/9),也就是:

PRC=R/G x G = R/G x IP/9

這樣的轉換對投手和野手playing time的考量是否是合理的,我不知道,或許的確是合理的但目前我是懷疑的。此外要探究這樣的作法是否合理,還要看我們算出的PRC要和野手的哪一項數據相比,如果是Gassko所suggest的創分數(Runs Created),那我們必須要考慮兩者的基準是否能夠做比較,PRC的意義等於將投手轉換成一個打者後,以他取代由Joe Average組成的lineup中的其中一位,但RC(Bill James在win shares當中使用的版本)的概念是將一名打者跟八名Joe Average放在一起,然後看這九人所能打出的分數和將該打者移除後其他八個Joe Average的貢獻來得到該打者的RC,這當中的概念雖然很接近,但還是有點差別,反倒是跟VORP中的MLV是比較接近,至於這個差別造成的影響是否大到需要被考慮,I have no idea about it ,but my gut feeling is this may not be that huge a problem。但即使不考慮這個問題,對playing time的處理方法是否適當對我來說仍然是個問號,不論是VORP或者是RC都是以PA為基準,投手的IP跟野手的PA要怎樣處理才能將之放在同一個基準去比較?雖然將投手打雙方都轉換成以Game為基準是很直觀的,但somehow我總對IP/9這個作法還是帶點疑問。

所以在這些question mark存在的情形下,我並不會想要去使用PRC這個數字,至少,在我們還沒能有效處理Pitching/Fielding這個問題之前我不會想去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