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有人問到的球質這玩意。

凡是看中華職棒長大的球迷們(BTW, 這些人大概已經都長大了,可惜中華職棒卻沒有),相信一定都有著同樣一條觀念:「球質重的投手的球被打到也比較飛不遠,不容易形成全壘打,反之球質輕的投手的球被打中後則會飛比較遠,自然也容易被打出較多的全壘打。」當然我也是在同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這條觀念跟用打擊率來判斷打者好壞一樣都跟了我可能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但是,真正去仔細思考的話,這句話似乎一點道理也沒有。

先看個最簡單的地方,球速英文叫做velocity,控球叫做control或者command,球威叫做stuff,體力叫做stamina,投球動作叫做mechanic,那球質呢?我想應該沒人知道吧,因為這個詞似乎在英文中根本就不存在。在英文中根本不會被提到,連個名字都沒有的東西,不論其存不存在,至少我們可以知道這不會是決定投手好壞的重要因素。而且既然這是一個美國人連提都不會提到的東西(甚至連速差都還會在極少數的時候被提到一下),那我們注重他要幹嘛呢?什麼時候你在球探報告裡看過某某投手球質很重這樣的敘述?難道我們台灣棒球教練才知道有這項影響投手實力的因素,跟速差一樣是美國人一百多年來都忽略掉的重點?所以基本上去討論球質這個東西就已經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而那些把霸氣、球質、速差當成強投要件的台灣特產觀念更是讓人除了搖頭還是搖頭。

當然,光以此來說講球質沒有意義是不夠的,就像在還沒開獎之前,我們不能說某一張彩券絕對不會中獎一樣,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台灣的觀念才是對的,美國人是錯的可能。所以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看看,台灣的「球質說」簡單地說就是球質重→球打不遠。而一顆球被打者打出去後會飛多遠,主要是取決於打者是否以棒心擊中球心,是否以球棒的擊球區擊中球,球被擊中時的位置和行進方向,打者本身的power優劣,該次揮棒釋放出來的power有多少等,這幾個部分我想沒有人會反對,而且當中每一項都可以在比賽中很明顯地看到其對球被打出後的行進情形的影響:我們都知道當打者沒打到球心,還是用棒頭或握把的位置打到球、或者以不完全的揮棒打到球時對球的飛行情況的影響,power強和弱的打者的差異一樣是顯而易見。但是假設「球質說」成立,那就是在上述因子以外,還要加上另一個:「投手球質輕重」的影響因子,但是這項因素對球飛行情況的影響,我們卻完全沒有辦法在比賽中看到,我們如何能夠在其餘因素大致上都相同的情況下比賽兩個球質不同的投手被打出的球的差異?既然我們根本看不出這項差異,那這個說法又從何而來?跟拔獅子的鬃毛有什麼差別嗎?

雖然我們看不出來這項差異,但是在觀看投手的投球時,有時候卻的確會覺得某些投手的球看起來比較「重」,不過這個重也是很抽象的說法,具體一點來說的話,大概是球進入捕手手套時看起來比較猛烈,聲音聽起來比較響亮。如果「球質說」成立的話,同樣是被打成飛球,這些球比較「重」的投手的球比較飛不遠,不容易形成全壘打,也就是說,他們的HR/F會比較低。但是很可惜的,經過研究指出,投手的HR/F也是一樣投手不太能控制的數字,年與年間變動很大,而且大多投手都接近一個定值,這個結果似乎代表著並沒有所謂的「球質」來決定球飛得遠不遠,也幾乎讓「球質說」當場倒地。即使仍然要堅持「球質說」,那麼有誰認為Bronson Arroyo、Victor Zambrano、Aaron Sele比Roger Clemens、Curt Schilling、Kerry Wood、Bartolo Colon、王建民等人的球質來得重嗎?但前面那些人的HR/F卻是比後面這些人來得低的。如果看左投手的話,你應該也不會覺得Kirk Rueter、Barry Zito、Tom Glavine的球有多重,甚至重過Randy Johnson、Mark Mulder、Randy Wolf這些人吧。所以就算所謂讓打者打不遠的「球質」真的存在,其影響也已經小到我們沒辦法分辨出來的程度,也就是對我們判斷投手的好壞不會有任何幫助。

從這些地方看來,球質重飛不遠這個說法看來是頗無稽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說法出現呢?有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我們現在都知道投手有滾地球和飛球投手之分,拜王建民之賜,相信國內球迷也對此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而滾地球自然是最飛不遠也不可能成為全壘打的球,而較少被打出高飛球的滾地球投手被擊出的全壘打數量自然也常會較低,當人們不知道這是因為滾地球較多所以全壘打少時就可能會誤以為這些投手的球即使被打到也飛不遠,所謂的「球質說」也有可能是從這樣的誤解而來的。而英文中唯一會用到heavy這個形容詞的球種就是容易讓打者擊成滾地球的伸卡球,也跟這個說法相符,所以看起來這是稍微比較合理一點的解釋。但容不容易讓打者擊出滾地球是球的movement造成的,並不是重不重的緣故,所以去談投手的球質重不重仍然是一件沒什麼意義的事,英文的heavy sinker所形容的也僅是速度快或者下沈尾勁強的伸卡球,跟被打到飛得遠不遠並沒有關連。

當然,透過嚴謹控制的科學實驗,或許我們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上發現具有什麼樣特性的球會在其餘條件相同的狀況下有較短的飛行距離,不論是球的速度、轉速、或者無稽如投手的體重、生日、興趣等,但一來目前沒有這樣的證據,二來即使有,相對於其他的因素來說可能根本影響太小,除非真的有投手可以做到國內某教練鬧過的笑話:投出每秒數千轉的速球。因此球質這個東西,目前仍然只不過是台灣這個奇異的棒球環境下另一個特殊的產物。所以王建民或者誰的球質重不重這樣的問題,就像是去問郭靖、楊過、老頑童誰強或者艾涅爾、克洛克達爾、艾斯誰強一樣,根本不會有答案,因為球質可能跟這些人物一樣都只不過是個想像,只是分別來自於小說家、漫畫家、跟台灣棒球教練的差別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