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Kevin在前一篇的comment中提到的有人批評Posada的配球,不過我也提過了,這場比賽中王建民不理想的控球使得他根本沒有什麼game plan可言。當一位年輕投手處於rattled的狀態,根本丟不太到想要的位置的時候,捕手能做的只不過是盡量安撫投手,想辦法讓他能夠hit his spot而已。
配球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要配一個球,可以考慮的東西非常多, 實際考慮的東西則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哪些重要哪些次要,是透過個人經驗的累積、對投手和打者的瞭解,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做出亦主觀亦客觀的判斷,打擊的結果雖然是用來評判配球的依據,但不是絕對的。要批評投捕手的配球,至少也要提出合理的理由,我也去王版上看了一下,我沒有看到任何legitimate critics,就拿這篇新聞來說好了:
"王建民出手前,捕手波沙達將手套擺在內側下緣,試圖讓打者擊成滾地球製造雙殺。不過,從去年全季的資料來看,拉米瑞茲除了紅中好球之外(打擊率.514),擊球點以中間內側的成績最好(.369),下方內側也不差(.301)。除非王建民能精確瞄準好球帶右下角,投個「好的壞球」,誘使打者揮棒,否則將有極大的風險。
去年王建民與拉米瑞茲5次對決,兩支被狙擊成安打的球也投在中間位置的內側。而兩次的揮棒三振,最後一球分別是正中但偏高和低角度外側的速球。這兩個地方都是拉米瑞茲的弱點,特別是後者,打擊率僅剩.169。
昨日王建民控球並不理想,波沙達如此配球,實屬冒險之舉;在當時的情勢下,想要不失分,最好就是來個三振。這就不得不提到阿民球風的罩門了:自踏上大聯盟以來,三振過少(平均每9局三振數為3.74),兩好球後缺少所謂的「三振球」。無法在關鍵時刻三振對手,只要讓打者碰得到球,都可能造成失分。"
這篇新聞的論點是以九宮格打率為依據,但這我很久以前就曾經談過,這種資料的實用性很低,因為基本上資料的準確性就很難保證,資料界的一大巨頭BIS也有做這類location-based的統計,相信以他們的經驗和專業,至少做得不會比別人差,但即使是他們的資料,我也仍然抱持著參考就好的心態。而除了資料的準確性之外,這篇新聞中使用數據的方法也不正確,我不知道他的資料是哪裡來的,但即使資料告訴你Manny Ramirez打內角中間有.369,內角低有.301,但這個數據代表什麼意義,只不過當Manny把球put into play or hit a homerun時有這樣的打擊率,同時他可能不揮,可能擦棒,可能打到界外,可能揮空,機會各是多少?不知道。另外這個數字是Manny打這個位置所有球路的合計結果,至於他打的是速球?是曲球?是伸卡?是變速?是指叉?不知道。你覺得所有球路丟到這個位置的結果都一樣嗎?用這種論點來下這個結論是完全錯誤的方法。至於另外看到有人批評Posada外角連發,我在上一篇提過了,從頭到尾王建民連這一點都做得不太好,what else can you do then?當一個投手連基本的策略都建立不起來時,怎麼去發展其他的地方?
配球不是一元或二元方程式,X和Y代入就得到結果。使用單細胞生物思考法來配球的結果就是像我們常在電視上聽到球評說的:「前一球是外角球,這一球應該要內角。」有時候我們選擇一個球的目的是讓打者揮空,有時候是讓他打不好,有時候是搶一個好球數,有時候是引誘打者,有時候是影響他的timing,有時候是改變他的視線,有時候是給他留個印象,甚至有時候是為了製造一個situation。另外也不要忘記你對面的打者是大聯盟打者,they can hit。有時候打者厲害的時候,你就是必須選擇什麼時候該冒點險,什麼時候走安全路線,畢竟low risk high rewards這種事情不多。
順帶一提,另一篇新聞中袁定文提到:「王建民對左打的配球更靈活,也較敢投內角近身直球。」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結論,不過這場球王建民主動攻擊左打內角的機會,我印象中是兩次,一次成功一次失敗,在這方面的表現跟過往並沒有多大不同。袁定文是轉播的人,不可能沒看比賽,只能說他對這方面的觀察力不行。此外在另一篇新聞中劉志昇說:「「王建民的投球內容並不差,但拿手的伸卡球威力減退許多,讓人覺得憂心。」同樣地,我不知道他怎麼做出這個結論的,我之前也談過伸卡球的威力從電視上不容易判斷,也不是掉得大就一定強,而小王的吃飯工具就是他的sinker,如果威力真的有減低,我想他的表現不會這麼好看。而如果我們從數據上來看,G/F比是被認為和sinker威力有一點關連的數字,王建民去年的G/F比是2.96,今年目前是3.00,I still don't see a decline.
配球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要配一個球,可以考慮的東西非常多, 實際考慮的東西則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哪些重要哪些次要,是透過個人經驗的累積、對投手和打者的瞭解,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做出亦主觀亦客觀的判斷,打擊的結果雖然是用來評判配球的依據,但不是絕對的。要批評投捕手的配球,至少也要提出合理的理由,我也去王版上看了一下,我沒有看到任何legitimate critics,就拿這篇新聞來說好了:
"王建民出手前,捕手波沙達將手套擺在內側下緣,試圖讓打者擊成滾地球製造雙殺。不過,從去年全季的資料來看,拉米瑞茲除了紅中好球之外(打擊率.514),擊球點以中間內側的成績最好(.369),下方內側也不差(.301)。除非王建民能精確瞄準好球帶右下角,投個「好的壞球」,誘使打者揮棒,否則將有極大的風險。
去年王建民與拉米瑞茲5次對決,兩支被狙擊成安打的球也投在中間位置的內側。而兩次的揮棒三振,最後一球分別是正中但偏高和低角度外側的速球。這兩個地方都是拉米瑞茲的弱點,特別是後者,打擊率僅剩.169。
昨日王建民控球並不理想,波沙達如此配球,實屬冒險之舉;在當時的情勢下,想要不失分,最好就是來個三振。這就不得不提到阿民球風的罩門了:自踏上大聯盟以來,三振過少(平均每9局三振數為3.74),兩好球後缺少所謂的「三振球」。無法在關鍵時刻三振對手,只要讓打者碰得到球,都可能造成失分。"
這篇新聞的論點是以九宮格打率為依據,但這我很久以前就曾經談過,這種資料的實用性很低,因為基本上資料的準確性就很難保證,資料界的一大巨頭BIS也有做這類location-based的統計,相信以他們的經驗和專業,至少做得不會比別人差,但即使是他們的資料,我也仍然抱持著參考就好的心態。而除了資料的準確性之外,這篇新聞中使用數據的方法也不正確,我不知道他的資料是哪裡來的,但即使資料告訴你Manny Ramirez打內角中間有.369,內角低有.301,但這個數據代表什麼意義,只不過當Manny把球put into play or hit a homerun時有這樣的打擊率,同時他可能不揮,可能擦棒,可能打到界外,可能揮空,機會各是多少?不知道。另外這個數字是Manny打這個位置所有球路的合計結果,至於他打的是速球?是曲球?是伸卡?是變速?是指叉?不知道。你覺得所有球路丟到這個位置的結果都一樣嗎?用這種論點來下這個結論是完全錯誤的方法。至於另外看到有人批評Posada外角連發,我在上一篇提過了,從頭到尾王建民連這一點都做得不太好,what else can you do then?當一個投手連基本的策略都建立不起來時,怎麼去發展其他的地方?
配球不是一元或二元方程式,X和Y代入就得到結果。使用單細胞生物思考法來配球的結果就是像我們常在電視上聽到球評說的:「前一球是外角球,這一球應該要內角。」有時候我們選擇一個球的目的是讓打者揮空,有時候是讓他打不好,有時候是搶一個好球數,有時候是引誘打者,有時候是影響他的timing,有時候是改變他的視線,有時候是給他留個印象,甚至有時候是為了製造一個situation。另外也不要忘記你對面的打者是大聯盟打者,they can hit。有時候打者厲害的時候,你就是必須選擇什麼時候該冒點險,什麼時候走安全路線,畢竟low risk high rewards這種事情不多。
順帶一提,另一篇新聞中袁定文提到:「王建民對左打的配球更靈活,也較敢投內角近身直球。」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結論,不過這場球王建民主動攻擊左打內角的機會,我印象中是兩次,一次成功一次失敗,在這方面的表現跟過往並沒有多大不同。袁定文是轉播的人,不可能沒看比賽,只能說他對這方面的觀察力不行。此外在另一篇新聞中劉志昇說:「「王建民的投球內容並不差,但拿手的伸卡球威力減退許多,讓人覺得憂心。」同樣地,我不知道他怎麼做出這個結論的,我之前也談過伸卡球的威力從電視上不容易判斷,也不是掉得大就一定強,而小王的吃飯工具就是他的sinker,如果威力真的有減低,我想他的表現不會這麼好看。而如果我們從數據上來看,G/F比是被認為和sinker威力有一點關連的數字,王建民去年的G/F比是2.96,今年目前是3.00,I still don't see a declin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