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A-Rod having an off-year?
當A-Rod來到紐約之前,他是個生涯.308/.382/.581的打者,在紐約的三個球季裡,他的OPS分別是.887, 1.031, .915,除了2005年之外,另外兩年的表現都低於他的生涯平均不少,這讓我們想問一個問題,他真的是個這麼棒的打者嗎?他的生涯數字真的反應了他的打擊能力嗎?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問題。
在A-Rod的前十個球季裡,有七年呆在西雅圖,三年在德州,他所處的三個主場當中,The Ballpark in Arlington是打者球場,Safeco Field是投手球場,而King Dome是中性偶爾稍偏打者的球場,所以如果A-Rod是個平均的打者,他的成績可能會稍稍地被膨脹一點點,但幅度不大。如果單看2003年之前他的客場表現的話,他是個.301/.379/.571的打者,的確僅稍稍比整體成績低了些許而已。我們也順便實際來看看這些球場對他的影響:
Split | AB | AVG | OBP | SLG |
King Dome | 1087 | .315 | .371 | .555 |
Away | 1233 | .306 | .360 | .537 |
Safeco | 428 | .273 | .382 | .519 |
Away | 541 | .323 | .409 | .656 |
Arlington | 935 | .333 | .420 | .666 |
Away | 928 | .278 | .378 | .564 |
有趣的是,當A-Rod在中性球場打球時,他的表現就很中性,在主場和客場沒有多大差別;當他以投手球場為主場時,他就成了超級客場殺手;而當他來到了打者球場時,他就變成了超級主場殺手,看起來球場特性似乎對他的打擊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而洋基球場是一個可以幫助左打者打全壘打的地方,但是在其他方面大約僅是個中性球場,所以A-Rod應該不會受到洋基球場太大的影響,不過這三年的成績卻並非如此:
Split | AB | AVG | OBP | SLG |
Yankee | 893 | .314 | .403 | .576 |
Away | 885 | .285 | .389 | .522 |
A-Rod在主場的表現明顯比客場來得好,不過在這三年當中,他是在最近兩年才有明顯猛主場的情形,2004年時他在客場是比主場打得要出色的,所以這個情形如果不是這兩年A-Rod忽然發現了怎麼在Yankee Stadium打球的秘訣的話,仍然有可能是樣本數不夠大所造成的。但總而言之,當A-Rod來到紐約之前,他的數字並沒有因為球場的緣故而被膨脹太多,他的確是個生涯OPS接近.963的打者,也就是說,他在紐約這三年的表現比較可能的有三種情形:1.他仍然是這麼好的打者,只是有兩年都表現不如預期。2.他已經不是這麼好的打者了,2005年只是個spike season。3.他在逐漸衰退中,2004年是個off year,2005年是個spike season,2006年是正常表現。那麼A-Rod究竟還是跟以前出色的一個打者嗎?如果不是,他怎麼了?我們試著來看看我們能不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以面對左右投的角度來說,A-Rod一直都能夠殺左投,但是從2003年以來,他對右投的績效開始下滑,04和06這兩年對右投的OPS分別只有.832和.884,不過05年他仍然對右投打出了的1.045OPS,所以看起來他的成績優劣就取決於他對右投的表現。但是這並不能回答我們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往下看。A-Rod最近三年AVG/IsoD/IsoP分別是.290/.102/.233,和他來到紐約之前的/.309/.073/.272相比,AVG掉了6.1%,IsoD上升了40%,IsoP掉了14.3%,隨著球員年紀的增加,在IsoD上的提升是合理的狀況,但是以A-Rod的年紀來看,他應該還沒到達依靠old player skill來生存的時候,這讓他AVG和IsoP的下降看來比較刺眼。接著我們看看這張圖:
在A-Rod的各項split成績中,這是最令人注意的一項,我們看到他兩好球之後的IsoP在來到紐約之後有著劇烈的下降,當然由於01-03年他是以Arlington為主場,因此我們必須要考慮這是否是球場的關連,在將2001-03年的成績經過球場校正之後,這張圖會變成這個樣子(04-06年沒有經過校正,但如前面所提到的,A-Rod在Yankee stadium的表現是比客場來得好的,如果把04-06年也進行校正的話差異只會更大):
可以看到雖然差距縮小了但仍然非常明顯,也就是說這可能不單純是小樣本的誤差,而是的確有些改變發生了。另外這個差距不是因為他的打擊整體成績下滑而造成的,當球數領先以及兩好球前的打擊表現都沒有比過去退步甚至部分還表現得更好。另外我們也來看看A-Rod生涯三振率的變化:
所以看起來現在的A-Rod應該是真的和過去的他有些不同了,但是差在哪裡呢?幾個月前Jeff Albert在一篇談A-Rod打擊動作的文章中提到了一點就是他在Arlington時全壘打是散彈鎗式地分散在外野各處,但在紐約時只有在2005年,也就是唯一表現跟過去相近的一年有類似的pattern,另外兩年他的全壘打則多半落在左外野,至於是什麼原因Albert沒辦法回答,不過他提到的這個全壘打的落點分佈情形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訊息,綜合這些數據上的變化情形,我的推測是A-Rod近年來在pitch recognition上可能有退步的情形,導致他必須更往一個guess fastball hitter的方向接近,所以當他在還有好球數時他的發揮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但是當兩好球以後打者比較不能夠guess,需要保持住自己react to different pitches的能力時,他的長打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而反方向全壘打的減少,或許是因為較差的pitch recognition導致A-Rod必須延後啟動他的swing以減少被off-speed欺騙的機會,這樣的情形會使得他在兩好球之後對速球的攻擊能力下降,而反方向全壘打最大的來源就是對外角速球的攻擊,因此造成了他的反方向全壘打數量減少。但是在兩好球之前,A-Rod仍然是一個很棒的打者,不過可能因為pitch recognition的退步,他對於變化球的攻擊能力似乎也有下降的情況,過去A-Rod通常是跟「全方位打者」等類似的詞彙連在一起,我們很少聽到誰說A-Rod只是個dead red fastball hitter的,但是這兩年來,A-Rod的全壘打幾乎都是在攻擊速球時出現的,在資料中有的74支全壘打中,有高達60支都是打速球出去的,也就是81.1%的比例。這個數字是不是非常高?我不能夠確定,不過我可以給你兩個對照,在ESPN今年初對Pujols所做的全壘打統計裡,Pujols的全壘打中速球佔的比例是73.7%(14/19),而Andruw Jones,一個很棒的fastball hitter,最近幾年近一百支的全壘打中速球佔據的比例約是66%,這或許是因為一般打者在預設球路攻擊時通常都是以速球為標的,比較不會猜變化球來打,因為變化球一來比較不好攻擊,二來進入好球帶的機會也小,所以如果A-Rod真的依靠預設球路來進行攻擊的比重增加了的話,全壘打中速球所佔的比例偏高可能就不是那麼奇怪的現象了。
所以如同Nate Silver在回答球迷問到未來的A-Rod會比較接近2005還是2006的那個他時所說的:"Probably more like 2006. If you look at the track of A-Rod's last four seasons or so, it's actually 2005 rather than 2006 that looks like the outlier.",現在的A-Rod或許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他,但是以他的年紀和talent來說,仍然隨時有可能再度打出他過去的水準,何況我們根本不知道到底讓他退步的究竟是年紀?是運氣?是身體狀況?還是紐約的媒體和球迷?對於這樣一個歷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talent,我們也很難去猜測他的未來,我們現在只知道Miguel Tejada生涯最高的OPS是.894,Derek Jeter生涯也僅有一年OPS高於.900,而A-Rod生涯中卻僅有兩個OPS低於.900的球季,只是尤其令人惋惜的是他來到了Jeter的球隊而離開了遊擊區,Had he stayed at shortstop, who knows what we could've got in this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