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偶爾上PTT又出現了月經考古題。
多年前寫的這篇可以先參考,雖然有些部分我現在回頭看也覺得我這樣講並不好,不過大致上還ok。看得出wade對中文官方棒球資訊吸收的很好,所以跟十幾年前的我一樣觀念錯誤。 台灣棒球觀念從十幾年前到現在整個錯誤且僵化的很嚴重,都是古老資訊代代相傳,這種現象有時候在美國留學生團體裡也可見到類似情形。
回主題,一句話:打者不可能等球出來判斷出不很好打後才決定去輕碰界外。
Rodriguez想說的我懂,但對那個現象的解讀有誤。Rodriguez說的那個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都是因為打者先在某個地方(球路判斷或是好球帶判斷)上犯了錯,或者說被投手壓過,才被迫去補救,最後打成界外是打者一開始被投手壓過,但本身能力還夠所以補救回來碰到了球(反過來說也就是能力不夠所以沒能打好),打者的目的也是碰到球而不是碰出界,造成碰出界的結果只是timing或擊球點上的誤差所造成的。
纏鬥多球只不過是投打平衡上雙方當時的表現都壓不死對手所造成的剛好而已。就像Chandler和Ross比腕力比半天沒勝負後Mona和Joey所說的:"They are both so strong, or equally weak."
-----------
後續補充
「邊邊角角很難打所以要破壞」這就是最錯誤的觀念了。如果是壞球你為什麼要去打,就是在球種或位置上被fool了。
邊邊角角可能是好球?可能是好球就是要攻擊啊。不管你是全力幹還是鳥鳥碰都是攻擊,沒有在timing沒錯過的情況下還目標界外的。不然那些把邊角球碰成鳥安的打者大概都是嚴重失手,想擦1/3顆球打個界外竟然打到快整個球心變鳥安。打者只要出手目標都是整個球心。
如果你都可以輕鬆跟球跟半天然後看好不好打決定了,不要說邊角,就算壞球只要在你揮得到的範圍內都可以攻擊。
邊邊角角球之所以被叫做難打就是打者要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調整身體做出能攻擊該位置球的揮擊,當做得不夠好而導致timing和擊球點有一定的誤差的話就變成界外或擦棒,就是一個失敗 的攻擊嘗試,跟打出鳥滾鳥飛是一樣的,差別只是結果上界外比較好而已。
的確有跟球跟到最後一刻覺得不揮可能被判好球的狀況,也就是之前Rodriguez所說的狀況,但這就是打者先犯了錯(或說投手投得好)導致無法及早判斷才被迫緊急出棒,而緊急出棒代表的就是timing已經慢掉了,當然打的多半是反方向界外,這不叫打者厲害,只是他雖然錯過好的揮擊timing但沒有弱到整個被投手壓過導致連球都碰不到而已。
回到原點,邊邊角角的球的確難打所以能打到界外就不算差了,但是不叫做邊邊角角應該要去打界外。不論「纏鬥」還是「破壞」都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標,我知道這個觀念不夠直觀, 一般人不容易懂,只是我的解釋能力大概到此而已,說服你我真的沒有獎金拿。所以如果還是不能接受那也就算了,如果沒有想到我遺漏的point我就不再補充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