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太飽下午懶得動,剛好最近看了一些菁英賽跟大專盃比賽, 聽了幾場轉播,關於主播和球評有兩個部分有點意見,拿出來講一下,第一個是「球速差」大小問題。第二個是「這球打得很有技巧」。

第一點,我說過我一直不喜歡聽到曾文誠講所謂球速差的東西,他之所以會重視球速差,是因為他不夠瞭解投打之間的對決,這個東西真要說清楚可能要花不少時間,我盡量簡短地說,變速球是變化球裡面很特別的一種,因為他的主要功能跟其他變化球是不同的,不論是曲球、滑球、指叉、蝴蝶(蝴蝶跟另外三種有點小差異,先不細分),主要是靠軌跡的變化來欺騙打者,但變速球不是,變速球才是主要靠所謂的速差來欺騙打者,所以會讓打者有out in front的情形,而速差的大小其實根本不重要,正常人的速球和變速球大概會差6至12mph左右,差12mph的變速球會比差6mph的變速球有用嗎?不會,變速球的優劣決定於跟直球的相似度,其次是軌跡的優劣,跟直球的速度差是大還是小?根本不重要。而其他靠軌跡的變化要讓打者產生out in front的情形要碼是打者是猜測性揮擊要碼是太sharp讓打者完全判斷錯誤。

連靠速差剋敵的變速球的速差都不重要了,更別提其他主要靠軌跡迷惑打者的變化球了,曾文誠會為速差著迷,主要是因為他以為打者打不好主要是因為球的快慢交替會使打者無法掌握打擊timing,這句話聽來好像很對,其實也不是錯,但這不是主要的情形,這句話只適用於打者光要跟上投手的速球就已經非常吃力的時候(最現成的例子當然就是亞錦中日之戰),當然曾文誠根本不瞭解這其中的意義和差異,所以會認為球速差大就是好。只有當打者連要跟上速球都不容易時,才會使得打者光在快慢timing的掌握上就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提過,通常球速要夠快夠威猛的投手才比較有本錢成為2-pitches投手的原因。當一個投手球速沒那麼快(或打者沒那麼爛)時,單純的球速快慢交替就不再是投打間勝負唯一的焦點了,還有球的location及變化球的軌跡以及sharpness,location好會讓打者不容易做出有效揮擊,變化球夠sharp會降低打者recognize的能力,軌跡大會讓打者不易抓到擊球點,而有時會聽到有人在說的變化較晚,late break的確是可以減少打者的反應時間,但其實變化晚不晚我個人認為很難界定,我也一向不注意這一點。

而從昨天大專盃決賽中有一球(應該是第五局余宗翰)打者揮空後,曾文誠看到打者揮滿用力的就以為那是猜測性攻擊,其實是錯的,那一球只是因為打者略晚才判斷出是變化球最後沒抓到變化軌跡的結果,並非猜測性揮擊。之前有一名打者打中球後棒子也飛出去,曾文誠以為那是因為打者為了確實擊中球所以連帶將棒子甩出,其實那個球會造成棒子飛出去應該是因為打者在開始揮擊的瞬間以為是直球,但臨時發現球開始變化後緊急改變揮擊路線造成雙手不協調而導致球棒脫手。

另外一點是所有主播跟球評都很喜歡講的「這球打得很有技巧」。說實在的,我也非常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說法,打擊只有打得好跟打得不好,哪來的打得有技巧跟沒技巧之分,何況在主播球評們口中所謂的打得有技巧主要就是兩種情形,一是打到反方向,一是身體走樣的安打。拉打就是沒技巧的打擊?鳥打就叫有技巧?實在很受不了,打擊沒有什麼技巧高低之分(頂多只有偏外角的球比較適合打反方向,偏內角的球比較適合拉,但這也不太算蛇麼技巧),只有打得好跟打得不好之分。但在人云亦云之下,當看到鳥打或推打時,不說一句「這球打得很有技巧」好像是不懂棒球一樣,實在是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