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Moneyball的風行,近年來大聯盟興起的一股觀念就是重視打擊者的選球能力,選球能力在英文中稱之為「plate discipline」。由於要有成功的打擊很重要的一項先決條件就是攻擊「適合攻擊的球」也就是「好打的球」。而所謂「適合攻擊的球」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打者自然有不同的特性及愛打的球路,有時可以藉由身材,握棒時手部的位置,身體重心的高低等來幫助判斷打者比較容易攻擊哪些位置的球。因此打者要打出好成績就必須有足夠的選球能力,一般球迷在談選球能力時通常只有著重在分辨好壞球而已,但其實選球能力可以細分為四個部分來談,第一是分辨好壞球的能力。第二是辨識變化球的能力。第三是選擇出棒的能力,第四是對球棒的掌控性或稱為對本壘板的保護能力(plate coverage)。其中前兩項是眼睛對球的判斷能力,可以合稱為選球眼(batting eye),我們來逐項加以說明。

所謂分辨好壞球能力的意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打者要能夠判斷來球是否會通過好球帶,這種能力好的球員就比較不會出棒去攻擊壞球導致浪費球數甚至出局,這是最基本的選球能力,英文中我們稱之為「strike zonejudgment」,也就是好球帶判斷力。第二項是辨識變化球的能力,英文稱之為「pitch recognition」(球路辨識力)。由於投手會經由配球來混合各種不同的球路來迷惑打者,讓打者猜不到接下來投手要投什麼球,因此打者必須要有迅速判斷出來球球路的能力,這在投打對決中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一部份,由於速球及變化球的擊球時間(timing)並不同,打者必須要對球路做出及時而且正確判斷才能抓到正確的擊球時間,然後再去抓擊球的位置,擊球的時間及位置都掌握的夠好才是一次成功的打擊。辨識變化球能力差的球員就常常猛揮空氣,或常會被一些外角變化球給欺騙,或是看著變化球掉進好球帶裡出不了棒,這一點對打者來說在投手水準越高的地方影響越大,因為投手的變化球越凌厲越難以辨識,而台灣打者這一項能力普遍地偏弱。至於最後一項控制出棒的能力,因為好球不代表好打的球,壞球也不見得就是不好打的球,因此打者必須除了要能夠判斷好球帶之外,還要能夠判斷出自己的攻擊區域(hitting zone)在哪裡,當打者還有好球空間的時候應該要學會放過一些雖然是好球但是不在自己的hitting zone之內或比較不容易有效攻擊的球路,這一點需要有好的擊球耐心(patience)才能做到。而有時即使投手投來的是一顆壞球,但只要是認為自己有信心可以有效攻擊的球路可以不需要客氣就出棒攻擊,尤其在球隊需要長打的時候,好的強打者即使是球數絕對領先,在有綠燈的情況下看到自己喜歡的球路即使是壞球也不會放過。而當打者在兩好球之後就沒有本錢可以放過任何可能是好球的球了,因此打者必須要能夠破壞掉自己沒有能力攻擊但卻可能是好球的球,所謂沒有能力攻擊的球,可能是打者預設球路之外的球或者位置不好攻擊的球,因此兩好球之後常會看到打者的重心或姿勢因去破壞一些位置比較不好的球而走樣,但這並不是不好,有的人可能會疑惑,「咦?強打者不是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打擊姿勢的嗎?」的確真正的pure slugger是不會,但是完全的pure slugger少之又少,典型的例子算是Thome,而其他的打者其實還是會在打擊時因應需要而改變自己的重心和姿勢的,但其中的差別在於他們不是在打擊前就預設只想要碰到球而已,也不會因此cut their swing short,而是在出棒後發現這球其實並不是自己預期的球路或者位置並不適合攻擊因此不得不改變自己的重心和姿勢去揮擊,強打者在兩好球後也不會因為某顆好球不適合攻擊而故意放過不打寧可被三振,會放過的多半都是因為判斷應為壞球或者來不及出棒而已。要能夠正確地判斷好壞球及球路及擁有好的控制球棒的能力才能夠擁有好的保護本壘板的能力,不過手長的打者也會佔點便宜,因此plate coverage可以算是前面幾項能力加上身材比例的綜合表現,對Moneyball流派來說plate coverage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種能力,因為plate coverage夠好才更能夠有效地work the counts,每多foul off一個不好打的球也就讓投手多一次犯錯的機會,也提高凹到保送的機會。另外就比較狹義來說的話,plate coverage也可以將之從plate discipline中分離出來,簡單地將之視為能夠有效控制球棒擊中球的區域大小。

這些東西聽起來簡單但其實做起來非常不容易,棒球場上投手板到本壘板的距離只有60呎6吋(18.44公尺),扣掉投手的跨步之後大概剩下不到18公尺,以18公尺來計算的話一顆90mph的球抵達本壘板只需要0.45秒,打者必須要在這一秒不到的瞬間之內就得判斷出這球是什麼球,好球還是壞球,該不該出棒,擊球點在哪裡。因此好的選球能力並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培養起來的,許多第一流的打者之所以是一流打者除了本身的打擊能力之外常常關鍵就在於能選擇適合攻擊的球來出棒攻擊,因此一般看到常常在揮棒打壞球的多半不是好的打者。但是棒球場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大聯盟裡也有許多打者是著名的「壞球打者」(bad ball hitters),不過這些打者倒不一定是選球不好判斷不出好壞球,而是出棒慾望極高攻擊範圍很大,許多好球帶之外的球都照打不誤,而且一樣打得很好,例如Ichiro、Alfonso Soriano、IvanRodriguez、Dmitri Young、Juan Gonzalez、Vladmir Guerrero、及剛變成小熊仔的Nomar Garciaparra等人都是著名的壞球打者,其中尤以Nomar最為顯著,Nomar生涯中第一球就將球擊出的比例高達22.3%,在兩好球前將球打出的比例高達66.1%,在沒有好球或一好三壞時就將球擊出的比例高達38.7%,平均用球數低達每打席3.1球,這些在大聯盟的一些強打中幾乎都是遠居第一的,由此也可看出Nomar的出棒慾望是多麼地積極。但這些打者有其特出之處及本錢成為一個壞球打者,其他的打者如果總是打壞球的話下場是會很慘的。因此理論上一名打者如果在投球前就知道或猜到對方投手要投什麼球路時應該會提高他打擊成功的機會,但是如果是對一個對好球帶判斷和選擇出棒能力不佳的球員來說,提前知道球路搞不好還有可能反而可能讓他出棒攻擊壞球而出局。

我雖然將這幾種選球的能力分開來介紹,但真正在比賽場上這完全都只是一瞬間的判斷及反應而已,四種能力是會互相影響的。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長打者除了最基本的打擊能力和爆發力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關鍵就在於選球能力,一個雖有優異力量及打擊實力但選球能力不夠好的球員的結果就是當他確實擊中球時雖然會有很大的威力,但判斷正確的機率過低使得揮空棒的頻率太高而無法發揮他的長打能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獲得勇士隊邀請來春訓的Russell Branyan,他生涯的強力擊球率(Power*(註))高達0.293,而去年國聯及美聯的全壘打王Thome與A-Ro和外星人Bonds三人生涯的Power分別是:0.289,0.249,0.259,全部比Branyan還低,但由於選球能力的差異,使得這三個人成為大聯盟裡最恐怖的打者之一,而長打能力同樣恐怖的Branyan卻因為只能頻揮空棒以致於被球隊釋出,選球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註:Power = (2B+3B+2×HR)÷(AB-K+S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ren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